分類: 能源新聞
新密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發佈提醒:安全取暖 平安過冬
時代報告訊(記者 張華徵 桑建偉 通訊員 劉洋洋)隨着冬季即將來臨,氣溫逐漸下降,消費者對取暖設備的需求逐步增加,烤火箱、小太陽、電熱毯等電取暖器成爲消費熱點。然而,因電取暖器引發的火災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新密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溫馨提示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電暖設備時謹慎選購、安全使用。
一、購買建議
要警惕商家低價傾銷行爲,購買到以次充好的產品,要選擇正規商家或知名度高的廠家生產的電取暖器產品;檢查產品上應有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標誌(CCC標誌)、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合格證、執行標準代號和使用說明書等基本信息,避免選擇“三無”產品;同時檢查商品是否完好,有無破損,電源線是否牢固等。
二、使用建議
瞭解產品性能,仔細閱讀並嚴格按照說明書產品使用取暖器;注意電暖器應放在不易碰觸的地方,並遠離可燃燒物;在浴室使用電暖器時,最好將插頭放在浴室外;注意不要讓老人或孩子私自操作或者觸碰,避免發生意外;在使用中發現電暖器有問題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與經銷商和售後聯繫,不要自行檢修故障。
三、正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廣大消費者記得索取和保存好電取暖器的購物憑證,保留好交易記錄等。如發生消費糾紛或發現有涉嫌假冒僞劣商品,消費者在與商家溝通無果的情況下,可及時撥打12315熱線,或通過“12315”APP或手機微信、支付寶搜索“12315”小程序進行投訴舉報,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新密市12315投訴舉報中心
2023年11月27日
冬季皮膚幹癢怎麼辦?做好這三招可預防
兩歲的果果渾身抓痕,果果媽媽說最近孩子皮膚太乾燥,塗抹了潤膚露還是不管用,孩子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自覺就會一直撓身上,皮膚被撓出一道道的血印子。
最近天氣乾燥,很多人到皮膚科就診,有說身上癢的,有說嘴脣裂口的,還有手腳皸裂的。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周冼苡說,冬季的氣候寒冷乾燥,人體皮脂腺、汗腺分泌的皮脂及汗液的分泌也會相對減少,皮膚乾燥皸裂的情況確實比較常見。
如何有效預防和緩解皮膚乾燥引起的各種不適呢?日常要注意以下三點。
減少洗澡次數
不用太熱的水
勤洗澡可以使皮膚保持乾爽清潔,但在寒冷的冬天,要適當地減少洗澡次數。
天氣變冷,人體內的新陳代謝能力變慢,此時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減少,保護皮膚的作用就會減弱。此時,不宜用過熱的水洗澡,用過熱的水洗澡會破壞皮膚皮脂膜,還會把皮膚燙得又紅又癢,進而用手去抓,又會損傷皮膚。
洗浴時少用或避免使用肥皂、硫磺皁等鹼性過強的清潔產品,洗浴產品在清潔皮膚表面污垢的同時,化學成分也在刺激脆弱的皮膚,如果沖洗得不徹底,殘留下來的洗浴品化學成分就會使得皮膚更加的乾燥。
洗澡後3分鐘內
全身塗抹身體乳
冬季皮膚乾燥缺水,選用保溼潤膚的護膚品必不可少,洗完澡後3分鐘內全身塗抹身體乳。
臉部不要過度清潔,皮膚敏感者建議單純用清水洗臉,洗臉後不要急着把臉上的水分擦乾,留住些許水分,使臉部微微溼潤,再塗抹一些面霜。
對於腳部皸裂的人羣,洗腳後塗抹潤膚露,特別是腳後跟皸裂嚴重的部位,好轉不明顯時可嘗試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在塗抹軟膏的同時適當按摩,促進軟膏的吸收。
冬天很多人感覺自己手非常粗糙,摸一下毛衣都能刮下一把毛,儘量避免用冰水和過熱的水洗手,溫水洗手後塗抹護手霜可以緩解手部皮膚的乾裂。
對於皮膚本身就比較敏感的人羣,可以考慮到醫院開一些醫用護膚品。
新钢股份取得一种冷凝废水回收利用控制装置专利,可实现自动化控制减少水资源浪费
每天最少要喝
2000毫升水
皮膚也需要喝水,這裡的給皮膚喝水指的不單是使用各種保溼精華,補水精華,而是平時就要多喝水,每天最少要保證喝2000毫升的水,更有助於保持一個水水嫩嫩的皮膚。(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遊華玲)
如何快速消除面部各種小細紋
(原標題:如何快速消除面部各種小細紋)
細紋總是不知不覺就爬上我們的臉,細紋的滋生是最防不勝防的,在曬太陽的時候、不開心生氣鬱悶的時候、擠眉弄眼的時候、皮膚乾燥缺水的時候,都是會讓細紋悄悄爬上皮膚的。尤其是女人過了二十五歲的年紀,都會多多少少產生細紋,如果細紋不及時趕走,就會愈演愈烈,令皮膚老態橫生。如何將面部的各個部位的小細紋都清除乾淨呢?快來看一看吧,恢復光滑嫩透的好皮膚,其實也很簡單。
1、消除額頭部位的小細紋
美眉們如果經常性地擡頭、皺眉,就會在額頭部位形成小細紋,額頭部位的小細紋該怎麼消除呢?建議美眉們在洗臉之後,用熱毛巾敷在額頭部位3-5分鐘的時間,然後用手指的指腹從額頭中心開始向兩側輕拉,重複十次左右,配合護膚精油輕拉按摩,滋潤效果還更佳,可有效減少額頭部位的小細紋。同時,搭配使用具有抗皺、補水保溼效果的面霜就再好不過了。
2、消除眼周肌膚的小細紋
眼部肌膚非常薄弱嬌嫩,也是最容易滋生小細紋的部位,想要消除眼周肌膚的小細紋,需要着實下一番功夫了。美眉們可以養成眼部按摩的好習慣,經常按摩眼部皮膚可以促進眼部肌膚的血液循環,幫助眼周肌膚排出毒素,注意,是按摩,而不是拉扯,適當地輕柔按摩可以令細紋消退,而拉扯則會令細紋加劇,所以,按摩眼周肌膚的力度一定要把控好。
此外,眼周肌膚細紋較多較重的話,一定要搭配使用眼霜和眼膜,最好選擇具有除皺保溼功效的眼霜,富含膠原蛋白和維生素C成分的眼霜和眼膜是最佳的,長期使用,可以預防並趕走眼周的小細紋。
3、消除嘴角周圍的小細紋
嘴巴周圍,也是非常容易滋生細紋的部位,我們經常托腮、撇嘴、撅嘴等等都會讓脣部周圍滋生小細紋,脣部周圍的細紋想要完全去除掉,也不是那麼容易,需要美眉們悉心耐心地護理和應對。
你可以在每天塗抹面霜的時候,着重按摩嘴角周圍的皮膚,促進這一部位的血液循環,幫助排出毒素,在改善晦暗膚色的同時,也能夠有效減少細紋。若嘴角周圍的細紋與法令紋連接,美眉們可以做向右下拉伸按摩的動作,來收緊肌膚,從而減少皺紋,當然也需要面霜的配合。敷面膜的時候也可以在此處着重按摩,對於去除細紋更加有幫助。
4、消除頸部肌膚的小細紋
頸部肌膚一旦有細紋出現,如果不加以護理,就會演變成橫紋,一條一條的橫紋就更難以去除了。因此,你需要在長出細紋的時候,就將皺紋及時趕走,避免皺紋加劇。頸部肌膚乾燥粗糙的情況下,皺紋自然就出現了,建議美眉們可以每日加強頸部肌膚的補水和保溼工作,並適當按摩,這樣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紋路。
恒春「鸟人」4年观察到155种鸟 3246笔赏鸟纪录获国际肯定
爲何你的頸椎病總是反覆發作?
生活中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隨着我們生活壓力的增大,頸椎病卻又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了,只有瞭解了導致頸椎病出現的原因,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預防及治療頸椎病,那麼引起頸椎病原因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引起頸椎病的原因
1、不良姿勢:頸椎病這種類型的疾病主要發病原因之一就是與患者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說是不良的姿勢有很大的關係。如躺在牀上看電視、高枕、看書、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着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2、勞損:平常生活中如果出現過度勞損情況的話也是很易誘發頸椎病疾病的發生,可是生活中人們卻都忽視了這一點。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3、慢性感染: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爲牙周炎、齲齒、中耳炎等。有人認爲,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爲什麼頸椎病會反覆發作?
1、由於頸椎病的許多病理改變與神經、血管等有密切關係,骨質增生等退變往往是不可逆轉的。當病理改變影響到椎間孔、橫突孔時,由於這些部位本身的解剖特點(椎動脈穿過橫突孔是其它脊椎椎體所沒有的),可使臨牀症狀十分明顯。因此,局部輕微的一點病理改變都有可能導致或加重臨牀症狀,這也是臨牀上頸椎病易於復發的原因之一。
2、從生物力學方面講。一旦某椎節發生退變,並出現由骨質增生等原因造成制動後,其相鄰椎節的生物力學負荷也會相應出現變化,時間久了,相鄰椎節也會發生退變。例如:第4—5或第5—6頸椎產生骨質增生、韌帶鈣化等嚴重退變,活動度降低後。相應的第2—4、第6一7頸椎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頸後伸時,頸椎的壓力和扭曲力的最大承受部分,就會轉移到第4椎體或其上方頸前屈時,則降至第6—7椎體。這種隨着退變而產生的生物力學方面的改變,也是頸椎病復發的一個基礎。特別是在頸椎融合手術後的復發問題上,這種生物力學改變的因素可能更爲重要。
3、不良姿勢和體位不良姿勢和體位沒有得到糾正或是咽喉部反覆的炎症,勞累,頭頸部扭傷等沒有及時處理和治療,或是治療後症狀改善不徹底、療效不鞏固,都會導致復發。在頸椎病的高發人羣中,工作和睡眠中的不良姿勢和體位是頸椎病的誘發困素,如果在治療後仍然沒有改善工作條件、睡眠體位,那麼,頸椎病復發也就不可避免。
該如何預防呢?
1、保證正確的姿勢是關鍵: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覺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十釐米的高度爲宜。此外,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還應該注意不要躺着看書、看電視。
2、酗酒是頸椎病發生重要因素:做好頸椎病預防工作,應該注意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變,繼而容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3、注意精神輕鬆: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容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而保持樂觀、愉快的精神,則可以有效的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4、頸椎病的預防應該注意保暖,寒溼的環境容易導致頸椎病發生,因此,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剎車或突然轉頸。
5、預防頸椎病還應該儘可能少坐多動,能走路的不要騎車,能騎車的不要坐車。生活中,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鍊,可做一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数云端》宏碁资讯携手卫福部桃园医院举办「国际数位医院」论坛
冬季到 享受冰雪運動時要注意自我保護
英國諾丁漢黑豹冰球隊的球員亞當-約翰遜,在比賽中被冰刀割喉,傷重去世,年僅29歲。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孫旭提醒,冬季將至,冰雪運動有一定的危險性,大家在享受運動快樂的時候要注意自我保護,避免意外受傷。
【科普專家】
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副主任醫師 孫旭
滑冰:注意保暖,佩戴輕薄手套
滑冰場地主要分爲自然場地(戶外冰場)和人工場地(室內冰場)。在戶外冰場滑冰時要注意冰面安全,避免在有冰窟窿和裂紋、裂縫的冰面滑行。戶外結冰季節,天氣寒冷,滑冰時要注意保暖。由於冰鞋普遍較薄,保暖性相對較差,注意避免長時間滑行造成足部凍傷。在室內冰場滑行時,通常需要按照逆時針滑行,避免攜帶堅硬的物品,建議佩戴輕薄手套,防止冰刀割傷。滑冰時務必穿合腳的冰鞋,鬆緊度應當適宜,如果冰鞋較鬆,容易發生扭傷,嚴重時可發生踝關節的骨折。
滑雪:提前熱身,禁止衝坡速降
在雪場上滑雪要先熱身,滑雪之前要讓身體溫暖起來,適當的拉伸運動十分重要,同時要注意激活核心肌羣。必須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雪道,並遵守滑雪場所設立的標誌,禁止滑入不開放的雪道和區域。做到保護自己、保護他人。避讓前方(山下)的滑雪者,他們擁有優先使用雪道的權利。禁止衝坡速降,超越他人時必須選擇不危及前方滑雪者的路線滑行。不得在雪道中間、狹窄地段、視線受阻等處停留。牢記雪場的救援電話,不管是新手還是“老司機”都應當學習並遵守《國際雪聯十大安全準則》,做到雪板未動,安全先行。
發生外傷,評估四項內容
一旦發生外傷,怎麼辦?孫旭指出,評估內容主要有四點:有沒有出血、紅腫、畸形、壓痛。
出血對於冰雪運動相對少見,但由於冰刀和雪板的板刃都比較鋒利,在特殊情況可能發生切割傷。爲避免損傷,在雪場和冰場,無論氣溫多高,都建議佩戴手套、穿長衣長褲。如不慎發生切割傷,首先應當進行壓迫止血。如果出血量較大,可能提示較大的動脈或靜脈發生損傷,如果在四肢部位,可以使用皮帶或者魔術頭巾等製作止血帶,在損傷部位近端加壓,直到出血得到控制。
紅腫主要用於頜面部的判斷,畸形和壓痛是骨折外傷的重要體徵。
頭頸部及脊柱的外傷,主要以預防爲主。對於滑雪運動來說,頭盔可以保命,必需佩戴;護甲可以減輕損傷,推薦穿着。一旦發生損傷,一定要等待專業救援,因爲救援不恰當造成的二次損傷可能比原始損傷更加嚴重。
對於胸腹部來說,肋骨骨折相對多見。“不論滑冰還是滑雪,手機儘量不要放在肋骨區域的兜中,因爲經常見到摔倒後肋骨被手機硌骨折的病例。”孫旭表示,腹部臟器損傷相對少見。如果大家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胸腹部問題,可以嘗試使勁兒咳嗽,咳嗽時如果存在疼痛不適,可能提示着發生了該部位的外傷。
如果骨盆和四肢受傷,可以利用隨身裝備完成自救。骨盆和骶尾部劇烈疼痛可能提示骨盆發生骨折,嚴重的骨盆骨折是很兇險的,臨牀上需要用骨盆帶固定,在雪道上可以用雪服當做骨盆帶進行固定,將雪服展平,墊在臀部下方,兩個袖子經過雙側股骨大粗隆的外側,在前方打結,同時將雙側足部併攏,用魔術頭巾固定。肩部、大臂和肘部的外傷,也可以藉助雪服,進行懸吊固定。前臂和腕關節的外傷,使用頭盔和手套臨時制動。下肢從髖關節到腿和踝關節的外傷,都可以藉助雪仗和護臉固定,固定範圍需要超過損傷部位上下的兩個關節。
若眼睛出現這3個症狀,很可能是糖尿病眼病的信號,兩分鐘自測
“如炬雙眸”,是健康人羣眼睛的狀態,可它一旦出現問題,尤其是常見的致盲性眼病,如在糖尿病羣體中,不容忽視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致盲的危險誘因,其患病率甚至能夠高達24%以上。
而這種現象不僅會出現患病時間較長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即使是年輕羣體身患一型糖尿病,也容易受其害,讓眼睛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以後的生活質量。
除此以外,還不能忽視的是,由於糖尿病眼病在早期沒有十分明顯的症狀,又極易被忽視,一旦患上該病後,往往又會錯過最佳的診治時期,爲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在你的身上,教你兩分鐘自測:
1、視力下降、看不清周圍的事物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在自身病情控制較差的情況下,隨着血糖水平過高,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發生概率會隨之升高。
其中當糖尿病患者發生視網膜病變,該血管一直處於“高糖”狀態下,此時出現的出血、滲透,就好比似乎一個“糖網”,進而表現爲視力下降、看不清周圍的事物。
尤其糖尿病患病時間越長,病情控制得越差的人羣,越容易增加該病的發生危險。同時需要警惕的是,若你剛開始出現眼部不適,並且視力逐漸下降,越快就醫越好。
2、看周圍事物變形:
當從你眼睛中,看到周圍的事物都處於變形的狀態,還有可能出現顏色識別異常,要注意是否是黃斑水腫,應及時去醫院做下相關的眼底篩查,並判斷視網膜病變的程度,避免發展更嚴重的狀況。
3、視野裡好像有黑的斑點:
如果你近期晨起後,在全天的視野中,都好像有黑的斑點或者是浮動的斑點,那麼就要提高警惕了,這種現象很可能是視網膜血管破裂,有少量的出血從而進入到玻璃體,導致玻璃體脫離的情況。
是否血糖高,都要引起重視,應儘快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這也是爲什麼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要注重眼科方面的檢查,如果你有高危因素,最好每一年或半年的時間做下眼科檢查,從而更有利於醫生判斷是否爲視網膜病變,或者是糖尿病性黃斑水腫。
若病情嚴重,還要考慮下相關檢查,如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眼部超聲檢查、OCT、OCTA、FFA。
上班族容易便秘的原因找到了!
排便不暢是上班族常見的一種病症,通常表現爲排便費力、困難、糞便乾結且量少,排便次數太少。有的上班族每週排便少於3次,甚至一週以上才排便一次。有的上班族每日排便次數雖多,但每次都排便困難,排便時間要半個小時左右,糞便硬如羊糞且數量極少。這些都會嚴重影響上班族的身體健康。上班族在正常情況下每日應排便1~2次,因爲受食物種類和環境的影響,兩三日排便一次,糞便量少也都是正常的。
造成上班族排便不暢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爲繼發性因素和原發性因素兩種。
1、繼發性因素
(1)大腸病變
上班族如患有過敏性結腸炎、大腸憩室炎、先天性巨結腸等疾病,都可以引起大腸痙攣、腸蠕動失常,使糞便通過大腸時不通暢。
(2) 藥物影響
上班族如服用氫氧化鋁、阿托品、嗎啡、苯乙哌啶、普魯本辛、碳酸鈣、次碳酸鉍等藥物,或是鉛、砷、汞、磷等中毒都可能會引起便秘。另外,上班族還需注意,如果長期濫用瀉藥,就會使腸內即使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腸壁內的神經感受細胞應激性會降低,從而導致頑固性便秘,使排便長期不暢。
全運會柔道/金牌戰40秒就奪勝 「女王」連珍羚摔出超狂8連霸
(3) 精神因素
上班族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精神上如果再受到強烈刺激,情緒緊張、憂愁焦慮,或是工作時注意力高度集中等都會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另外,還有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障礙、維生素缺乏等亦可引起便秘。
2、原發性因素
(1)體內水分不足
上班族在大量出汗、嘔吐、腹瀉或失血後,都會使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另外,發熱等病症也會使體內的水分損失。如果上班族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就會影響到新陳代謝,使糞便中的水分過少,糞便乾結,就會造成排便不暢。
(2) 飲食因素
很多上班族尤其是女性上班族爲了減肥,日常飲食量過少、食物過於精細,而食物中缺乏纖維素和水分,就會使腸蠕動緩慢,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使食物殘渣不能及時進入直腸,堆積在腸道內,水分被腸道重新吸收,糞便就會變得乾燥。因爲進入直腸的食物殘渣量少,而不能形成足夠的排便力,刺激排便行爲。
(3) 排便動力不足
人在排便時不僅需要膈肌下降、腹肌收縮、屏氣用力來推動糞便排出,而且還需要肛門括約肌的舒張、向上向外牽拉。但是上班族如果身體虛弱,或久病臥牀後,都會因爲腹肌、肛門括約肌收縮力的減弱,導致腹壓降低,排便動力不足,使糞便難以排乾淨,殘留在腸道內,形成便秘。
上班族瞭解了導致排便不暢的原因,就應該注意日常飲食習慣,避免出現排便不暢的情況。另外,還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內容摘自《寫給上班族的營養書》,主編:張明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守護寶寶生命安全不能等 從「新」開始坐汽座 要賭意外會發生 「座」好安全措施以降低傷害程度
守護寶寶生命安全不能等 從「新」開始坐汽座 要賭意外會發生 「座」好安全措施以降低傷害程度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 ╱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吳昌騰】
沒有什麼事比維護生命安全來得更重要!因此,帶寶寶外出搭乘汽車時,務必讓寶寶坐在安全汽座上,避免萬一發生事故時,造成永遠難以彌補的遺憾!而這樣的習慣應該從「新」開始,從小「坐」起,愈能幫寶寶養成乘坐汽座的好習慣!
汽車安全座椅具有分散撞擊力道的功能,發生事故時,可提高75%的安全性,降低孩子頸部73%的衝擊力並減少71%的死亡率。這樣的數據是否讓你對寶寶的行車安全有所重視?
當寶寶搭乘汽車時,務必使用汽車安全座椅,雖然已經宣導多年,也有愈來愈多的父母身體力行,但其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寶寶第一次搭車就應上「座」
台湾大携手NVIDIA打造GeForce NOW联盟Taiwan Mobile云端游戏平台
請開車的父母想一想:何時開始讓寶寶坐在汽座上?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表示,「長期以來,在產檢的衛教中,就有宣導父母開車接新生兒回家時,應備有安全汽座,但臺灣不像國外有嚴格規定:沒有嬰兒汽座,醫院是不準寶寶出院的,而且連警察都有攔路檢查的公權力」。
她觀察,即使年輕父母對此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但始終難以全面嚴格執行,只是維護生命安全不能等立法,而是必須靠習慣的養成!彭純芝理事指出,「讓寶寶從第一次搭車就使用汽座,很容易幫孩子養成乘坐習慣,因爲從小就坐在固定的位子上。若父母必須獨自帶寶寶駕車外出,把寶寶放在後座的汽座中,即可在前安心駕駛」。
或許有父母認爲,適合新生兒的搖籃式汽座,價錢不低,使用時間不長,買了不划算,暫時先抱着就好。彭純芝理事表示,「無法預期交通意外事故何時會發生,突如其來的衝撞力道,會使抱着寶寶的手不自覺鬆開,加上慣性作用,將讓寶寶飛出車外而受重創」。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急診兒醫經常可見未坐汽座而受傷案例
鎮守急診室多年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資深主治醫師吳昌騰,看過很多孩子沒有坐兒童安全汽座而受傷的案例,「有的是家長抱着寶寶坐在副駕駛座上,意外發生,小孩彈出車外;有的是大一點的孩子坐在後座,雖然繫上了安全帶,但翻車後,安全帶勒住孩子的脖子;還有案例是父母同時帶好幾個孩子出門,因車子無法容納多個安全汽座,所以有的有坐安全座椅,有的沒坐,發生車禍後,沒坐的孩子受了傷,有坐的孩子則沒事」。
有四驅與雙色車頂!Subaru首款純電休旅車Solterra預售價179.8萬元起
他補充,「孩子被父母抱着坐在副駕駛座上,有的孩子是從擋風玻璃飛出去,身受重傷;有的孩子是被爆開的安全氣囊撞擊,而使頭部受到重創」。由於頭頸部是相對脆弱的部位,一旦受傷嚴重,很容易造成一生的傷害,不可不慎啊!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要賭意外一定會發生
吳昌騰醫師表示,「是否讓孩童坐汽座,全憑家長對安全的在意程度,有非常在意的,也有非常不在意的」。不可諱言的,不少父母抱持僥倖心態,賭交通意外一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強調,「父母應該賭一定會發生,但該怎麼做能夠降低事故發生的傷害程度,而不是賭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他提醒,「凡有自家車的父母,應該把兒童安全汽座當做車上的標準配備」。尤其「馬路三寶」多、摩托車多,還有駕車技術不好的駕駛也多,就算父母自認駕駛技術不錯,也不能不防這些人突如其來的違規行爲,「唯有完整做好安全措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將傷害程度降到最低」。
※原文刊載於2023年10月號《媽媽寶寶》440期。
※原文連結 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28277
※延伸閱讀
汽座該怎麼挑?醫師分享挑選3要點&2 Tips讓孩子乖乖坐汽座!
汽座媽媽高珮華專訪:當母親不能有任何妥協!看孩子在車子全毀下活着,才發現爸媽要堅持的永遠不嫌多
【更多內容都在2023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萬人中國人羣高度近視遺傳隊列研究成果在京發佈
(原標題:萬人中國人羣高度近視遺傳隊列研究成果在京發佈)
近日,2023視覺健康創新發展國際論壇在京召開,在基因檢測與眼科精準診療論壇上,大會主席、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醫學部主任、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集團總院長瞿佳發佈了與譜希基因聯合研究項目成果。研究發現,中國人羣特異的基因FKBP5突變,可以阻斷轉錄因子KLF15在其啓動子的結合,抑制基因的轉錄等。提示有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傾向的人羣,提早進行眼健康慢病管理,避免致盲發生。
瞿佳表示,高度近視在中國已成爲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原因,與環境和遺傳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基因把‘子彈上膛’,環境‘扣下扳機’,所以高度近視遺傳風險位點的挖掘和檢測是近視防控的關鍵一步。”瞿佳說,高度近視的致病機制和治療手段都極爲複雜,尤其是分子機制層面數據積累還不夠完善,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因此,團隊與譜希基因合作建立了萬人中國人羣高度近視隊列,以適用於中國人羣特性,來鑑定高度近視易感基因。研究成果於近期發表在《Cell Reports》上。
據悉,此次論壇邀請了多位視覺健康相關領域的眼科專家、科學家與企業家,分別從各自聚焦的眼病問題與基因診斷的結合點上,介紹了基因診斷在眼科應用的前沿實踐案例。
隨着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疾病在分子層面的機制被髮掘探索。“在大規模中國人羣隊列研究的基礎上,基因檢測正逐步走進眼科,服務全民眼健康,爲複雜眼病以及高度近視的預測和精準防控帶來了新的輔助工具。”譜希基因董事長於曉光說,“高度近視的預防比治療更爲迫切,有效防控更能夠提高生活質量並且降低社會成本。通過基因檢測和算法模型預測疾病發生,實現早期篩查和干預,比後期治療對民衆的收益更大。”
躺著睡覺也能狂瘦 揭密後燃效應:運動後的神奇瘦身法
2023 年 11 月 28 日
能源新聞
No Comments
Nathan Song-Thrush
躺著睡覺也能狂瘦 揭密後燃效應:運動後的神奇瘦身法
藍靈欣兒 小說
不用吃藥、不用節食,甚至躺着也能瘦?這看似不切實際的瘦身法,其實就是所謂的「後燃效應」。即便我們停止運動,身體依然能夠持續消耗熱量,而這一項神奇的效果到底有多少可行性呢?讓我們來聽聽「好邱醫師」的解說,瞭解後燃效應的正確觀念。
日媒:日本拟加强民用机场港口防御能力
圖片來源:canva
隨着高強度間歇運動的流行,不僅能夠減脂,還有增基的效果,還具有運動後一整天提升代謝的優點。然而並非所有運動都能產生後燃效應。研究發現,要達到有意義的後燃效應,運動強度至少需達一定的水準,並伴隨一定的時間,強度越高,所需時間越短,還能在運動後持續數小時至24小時間產生後燃效應。
醫本傾城 星星索
「好邱醫師」結合了研究結果並提出三大總結,也讓大家省思:我們真的需要這個效應嗎?雖然後燃效應看似是一種在不運動時增加脂肪燃燒的奇妙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似乎有些不切實際。他也建議,尋找適合自己且喜歡的運動,持之以恆地進行,纔是真正有效的瘦身之道。
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 官员提醒关注两大特征
還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嗎,趕快關注訂閱女子漾吧!
高雄汽車保養廠失火冒濃煙 3間鐵皮廠房付之一炬保修車也遭殃
能源